立即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详情
深圳经济特区法律援助办法
简介摘要: (1998年7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法律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机关: 司法行政
发布日期: 1998-07-10
实施日期: 1998-07-10
当前状态: 有效
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社会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组织执业律师或公职律师对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律师服务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免收、减收或缓收律师费用的一项法律制度。

第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民均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

第四条

  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五条

  法律援助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

第二章 法律援助机构

第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受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和监督。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责如下:

  (一)对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二)组织执业律师或公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事务;

  (三)负责法律援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四)开展法律援助的宣传交流工作。

第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录》,列入《法律援助律师名录》的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办法律援助事务。

第三章 法律援助对象

第八条

  下列人员无须审查,即可获得法律援助:

  (一)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被告人;

  (二)请求法律咨询的公民。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申请人,经法律援助机构审定后,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一)具有深圳市常住户口或在深圳居住满一年以上的;

  (二)经证明确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律师费用;

  (三)申请事项确有理由和依据并有给予援助的必要。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优先获得法律援助:

  (一)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伤残军人证、抚恤优待金领取登记证或其他有效救济证明的;

  (二)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劳动报酬及抚恤金的;

  (三)申请人是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

第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可根据援助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下列形式的法律服务:

  (一)担任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代理人或刑事诉讼被告人的辩护人;

  (二)担任仲裁案件当事人的代理人;

  (三)代理申诉、控告、听证及申请行政复议;

  (四)代拟法律文书;

  (五)解答法律咨询。

第十二条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给予免收或减收、缓收律师费用。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法律援助:

  (一)以欺诈获得法律援助的;

  (二)得足以支付律师费用的资产的;

  (三)有新证据证明给予法律援助的理由不再成立的。

第十四条

  因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或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生争议的案件,不予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 法律援助程序

第十五条

  申请法律援助应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明;

  (二)有关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或其他能证明其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律师费用的证明;

  (三)有关援助事项的事实及证据;

  (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在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申请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申请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理该申请的。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自为申请人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10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

  (一)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向申请人发出《法律援助通知书》及《法律援助律师名录》;

  (二)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向申请人发出《不予援助通知书》。

  申请人对《不予援助通知书》有异议的,可于接到《不予援助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要求重新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应于5日内进行审查并报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于5日内决定。

第十九条

  申请人应自接到《法律援助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其选定的法律援助律师名单,逾期不能提交的,由法律援助机构指定。

第二十条

  获得法律援助的人应与法律援助机构签订《法律援助协议书》,并向其选定的或法律援助机构指定的援助律师出具《授权委托书》。

  《法律援助协议书》由市司法行政机关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

  执业律师在办理援助事务过程中必须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允许,不得自行终止援助或委托他人办理该项法律援助事务。

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律师不得向当事人收取钱、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法律援助律师应填写《结案登记表》,并将有关的法律文书、诉讼文书、证据材料交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应将上述材料连同该项法律援助事务的申请及审批材料存档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对援助请求可不经审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诉讼时效即将届满的;

  (二)必须立即采取财产或诉讼保全措施的;

  (三)不及时提供援助会造成社会混乱或在公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前款情形消失后,应按规定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终止援助,当事人应支付由此产生的律师费用及其他各项费用。

第五章 法律援助资金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资金的来源:

  (一)政府财政拨款;

  (二)法律援助基金的慈息;

  (三)其他合法来源。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资金应设立专门帐户,专款用于法律援助事务,不得挪作他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向承办法律援助的律师按件支付一定的补助费,在法律援助资金中列支。补助费的标准由市司法行政机关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律师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市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罚。

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法律援助或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以欺诈获得法律援助的,应支付由此产生的律师费用及其他各项费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公职律师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