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详情
太湖水源保护条例
简介摘要: (1982年6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 自1982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机关: 环境保护
发布日期: 1982-06-15
实施日期: 1982-10-01
当前状态: 有效
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太湖水源,确保太湖水域不受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保护太湖水源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依靠群众,加强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太湖湖体、沿湖岸五公里陆地、沿湖河口上溯十公里的河道。上述范围定为太湖水源保护区(简称保护区)。

第四条

  沿湖一切单位和公民,有义务保护太湖水源,并有权对污染和损害太湖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保护要求

第五条

  沿湖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和调整国民经济计划时,应按国家风景旅游区的水源保护要求,统筹安排太湖水源保护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六条

  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项目。凡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单位,均应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列入建设计划。

第七条

  保护区内现有工矿企事业单位(包括饭店、宾馆和医疗单位),应积极防治污染,限期达到本条例规定的排放标准。严重污染水域而无法治理的单位,应予停产、转产或搬迁。

第八条

  保护区内禁止向水域排放或倾倒尾矿、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垃圾、放射性废渣、废物等固体废物。堆放固体废弃物的场地和堆放原料的场地,均应有专用防渗、防洪、防溢措施。

第九条

  保护区外的单位,凡经监测确认对太湖水源有严重污染的,应按本条例第七条执行。

第十条

  保护区内应控制使用有机氯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逐步采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禁止捕杀鸟类、青蛙,保护害虫的天敌。

第十一条

  凡进入保护区的船只,应装置污物桶或污物柜。机动船只、拖轮船队,应装置油水分离器;装置挂浆机的船只,应安装集油装置,防止漏油。禁止向水域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有害污水、污物、粪便。保护区内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应建立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第十二条

  凡运输有毒有害物资、油类、粪便进入保护区的船只,应有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第十三条

  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及其它缩小太湖湖面的行为,以保持太湖调蓄能力。

第十四条

  保护区内应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以保护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在条件适宜的沿岸湖区,应有计划地种植芦苇等植物,做好护岸、护坡和水土保持工作。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条

  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江苏省太湖水源保护委员会,组织、协调沿湖各地保护水源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太湖水源保护法规、条例,报领导机关批准;

  二、督促保护区内沿湖地、市、县的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有关太湖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条例,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太湖水源保护规划;

  三、制定保护区内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四、检查、督促各部门对太湖保护区内污染源的限期治理;

  五、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保护区内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措施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太湖水源保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事项。

第十六条

  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是太湖水源保护委员会的事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

  一、组织、协调沿湖各地及有关部门对太湖水质进行监测、监视和监测的科学研究;

  二、向太湖水源保护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定期报送监测资料,报告污染情况,提出防治建议。

第十七条

  各部门分别承担保护太湖水源的有关责任:

  计划部门负责发展经济与保护太湖的综合平衡工作;

  经济建设部门负责基本建设项目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三同时”(即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实施工作;

  工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污染防治工作;

  科学技术部门负责保护太湖水源和生态平衡的科研工作。

第十八条

  沿湖地区行政公署和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应按太湖水源保护委员会的统一规划,负责督促所辖保护区内污染单位的限期治理;审查批准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措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检查、督促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对太湖、主要河道的水质进行监测。

第十九条

  凡向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排污收费和罚款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交纳排污费。

第二十条

  凡发生事故性污染的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扩大污染,消除对人、畜、水产资源的危害,并于二十四小时内上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

第四章 标准和监测

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结合太湖水源情况,特颁布太湖水质标准(详见附件)。

第二十二条

  太湖水源保护区内各排污单位,执行以下排放标准:

  一、含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废水按《太湖水质标准》;

  二、直接排入太湖湖体的废水按《太湖水质标准》;

  三、其他废水和废气按各地方标准。

第二十三条

  太湖水质监测标准分析方法,执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试行)》。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

第二十四条

  对保护太湖水源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地人民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凡因排放污染物,使公私财物造成损失的,排污单位和个人应对受损失者负责赔偿。因责任事故造成污染,引起人员伤亡或使农、林、牧、副、渔业遭受重大损失的单位,应对其领导人、直接责任者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凡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警告、罚款、停产治理,必要时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污染单位转产或搬迁。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太湖水质标准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