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公厕的管理,保证公厕清洁完好,方便群众使用,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厕,是指对公众开放,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含公共场所、公共建筑附设的公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农村除外)范围内的公厕管理。
第四条
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辖区内公厕的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园林、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公厕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厕是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公共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当自觉维护公厕的清洁卫生,爱护公厕及设备,并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第二章 公厕的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公厕应当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卫生适用、环境协调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城市公厕规划由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和流动人口数量编制,并纳入城市环境卫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下列公共场所(含公共建筑,下同)应当规划设置公厕:
(一)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
(二)公共汽车始末站、长途汽车站、地铁车站、火车站、机场和码头港口等公共场所;
(三)公园和风景名胜游览区、大中型集贸市场和商场、文化娱乐和体育场馆、大型停车场、加油站等公共场所;
(四)老居民区和新建住宅小区;
(五)其他按照国家规定应当设置公厕的场所。
公共场所设置公厕应当同时设置明显的统一的符合国家《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规定的标志和指路牌。
第八条
公厕应当按照国家现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九条
从事公共服务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公厕并对外开放。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将其位于公共场所的内部厕所向社会开放。
第十条
公厕数量不足的地区,可以按照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临时设置流动公厕。
建筑施工场地不具备用厕条件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公厕,并负责在工程竣工后拆除。
第十一条
公厕建设、改造的责任分工:
(一)公共场所附设公厕,由产权单位负责;
(二)新建住宅区和其他开发区设置公厕,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新建住宅片区由两个以上单位独立开发建设的,由开发建设单位分别建设或者联合建设;
(三)公园、风景名胜游览区及城市公共绿地范围内的公厕,由其管理单位负责;
(四)其他规划确定并单独划拨用地设置的公厕,由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二条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按规定需要配建公厕的,规划部门应当在规划设计要点中予以明确。建设单位必须将公厕列入开发建设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开发建设工程概算。公厕建设应当与开发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附设的公厕,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设置单独出入口直通室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厕规划用地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阻挠依法经规划审批的公厕建设;不得占用、损毁、封闭、擅自停用或者拆除公厕。
第十四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公厕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向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拆迁、复建方案;经批准,在完成复建公厕后方可拆除原公厕。
确无条件先建后拆的,建设单位必须在申请时说明理由,提出完成复建时间,经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认可后,按规定设置临时公厕。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复建,并在复建厕所竣工投入使用后拆除临时公厕。
第十五条
拆除公厕应当就地或者在原址附近复建;因道路工程建设拆除公厕的,应当沿新建、拓建的道路两侧复建。
经认定确无条件在原址或者附近复建的,必须按照经审定的复建方案异地重建,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原公厕产权单位偿还原公厕建设费用(含地价)。此项费用必须专款专用,用于公厕的重建或者改建。
第十六条
新建、复建的公厕竣工后,公厕产权属于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应当于验收合格后的半年内将公厕产权移交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新建、复建或者改造公厕,在城区范围内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一、二类公厕标准;在郊区范围内,有条件的应当按照一、二类标准建设。公厕的蹲位数应当满足公众用厕需要,三格化粪池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独立设置的公厕,应当将距公厕外墙3米以内的空地用于绿化,公厕外观应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与建筑物连体附设的公厕,必须有独立通道。
公厕应当配设方便残疾人用厕的设施。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支持无害化公厕的技术开发及应用。
第三章 公厕的保洁和管理
第十九条
公厕的保洁和管理,由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非单一产权的公厕,有关单位应当以协议分清产权,并明确保洁和管理责任。责任单位也可以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公厕的保洁和管理。
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厕保洁和维护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好公厕的保洁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公厕卫生管理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一)有保洁制度并有专人保洁和管理;
(二)各类设施完好、整洁;
(三)地面没有痰迹和杂物,墙面没有污迹和蛛网吊灰;
(四)蹲坑没有积粪、粪疤、尿碱、蝇蛆,基本无臭;
(五)下水通畅,贮粪池有盖,粪便不满溢;
(六)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每年粉刷出新一次。
第二十一条
公厕占地范围内应当保持环境整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堆放杂物、搭建棚披或者其他建(构)筑物。
使用公厕必须遵守有关管理规定,不得在公厕内弃置垃圾杂物、乱倒粪便;不得乱张贴、涂写、刻画;不得盗用、破坏公厕的各种设施。
第二十二条
标准较高、主要供流动人口使用的收费公厕,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必须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核定类别,并经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后方可收费。所收费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用于公厕的维护、保洁。具体收费管理办法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制定。
收费公厕的开放时间,由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审定。老人、儿童、残疾人和现役军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保洁不符合标准、公厕内外环境不整洁,对个人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对单位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停用公厕或者未按规定设置临时公厕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拆除后必须复建的公厕未按期限完成复建的,每逾期一天按照工程造价的千分之五处以罚款。
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盗窃、破坏公厕设施,阻挠公厕建设和环境卫生作业,侮辱、殴打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责令其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县属建制镇的公厕管理和本市市区单位内部厕所的卫生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11月2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南京市公共厕所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