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详情
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
简介摘要: (1999年5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0号发布)(编者注:本规定已被2017年12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废止)
法律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机关: 政府法制
发布日期: 1999-05-27
实施日期: 1999-05-27
当前状态: 有效
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并对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活动。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的监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负责本系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二章 监督机构和监督范围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承办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承办本系统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第六条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职的国家公务员;

  (二)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三)具备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经过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并获得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第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范围:

  (一)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三)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监督;

  (四)对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五)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检查;

  (六)其他应当依法监督的事项。

第八条

  根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需要,可邀请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第九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活动中,有权调查、取证,被监督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如实�报告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接受查询,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第十条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承办的监督事项与本人或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章 监督方式

第十一条

  贵阳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依法上报备案。

  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该文件发布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上报备案;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该�文件发布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机关上报备案。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可以采取专项调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级和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和上一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执行公务时,均应出示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或行政执法监督证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行政执法证件的颁发、管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省级行政机关应将本系统行政执法证件的颁发、管理情况向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备案。

  行政执法证件、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或上级行政机�关的要求,调查统计行政执法情况,定期提供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有争议、久拖不决的�行政执法案件,应当及时进行督查。受督查的单位应按规定期限反馈办理结果。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可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调查�、了解行政执法情况。

第四章 监督程序

第十八条

  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上级人民政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通知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备案机关责令修改、废止或撤销。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由有管辖权的上级行政机关通知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修改、废止或撤销。

第二十条

  对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责令其停�止行政执法活动,并建议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或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未提起行政诉讼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通知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提请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予以撤销。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可以督促其限期履行。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之间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生的管辖争议,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四条

  对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申请复查,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其上一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上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发现下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监督决定不适�当的,应当责令其撤销,必要时可直接作出撤销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作出的监督通知或监督决定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行政执法监督专用文书格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制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暂扣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或由发证机关收缴行政执法证件;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提�请任免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提供执法案卷,不接受查询和其他调查取证的;

  (二)干扰、阻碍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

  (三)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的;

  (四)对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督办、交办及要求自行纠正的事项推诿,拖延办理的;

  (五)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执法证据的,

  (六)其他拒绝监督的行为。

  有前款第(五)项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不得滥用行政执法监督权,不得利�用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身份谋取私利或者进行其他违法违纪活动。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由上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暂扣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执法监督证件,或由发证机关收缴行政执法监督证件;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提�请任免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不按期报送或拒不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由备案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称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地区行政公署。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