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详情
河南省减轻农民负担暂行办法
简介摘要: (1991年5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文件豫政发[1991]50号发布)(编者注:本件被1998年4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施行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规章和删除部分行政文件中行政处罚内容的通知》废止)
法律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机关: 经济体制
发布日期: 1991-05-15
实施日期: 1991-05-16
当前状态: 有效
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民依法缴纳的税、费和按本办法上交乡(镇)、村的统筹费、提留款,以及按规定应当完成的义务工、积累工,属于合理负担。此外,再向农民摊派粮、款、物、工,属于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收取村提留款和乡(镇)统筹费,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按照取之有度、用之合理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定项限额,严格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并积极组织农民,拓宽生产门路,增加经济收入,以增强对各种经济支出的承受能力。

第二章 农民合理负担的项目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

  下列项目属于农民的合理负担:

  (一)依法缴纳的税、费;

  (二)村民委员会收取的集体提留款(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

  (三)乡(镇)统筹费;

  (四)规定的义务工。

第六条

  村提留款的使用范围是:

  (一)公积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兴办集体企业等;

  (二)公益金用于五保户供养和对特别困难户、因公伤亡人员家属的补助,以及其他集体福利事业支出;

  (三)管理费用于村、组干部报酬和管理费用开支。

第七条

  乡(镇)统筹费的使用范围是:

  (一)民兵训练;

  (二)修建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

  (三)乡(镇)、村办学;

  (四)优抚;

  (五)计划生育。

第八条

  农村义务工的使用范围是:

  (一)植树造林;

  (二)防汛抢险;

  (三)公路建勤;

  (四)修缮校舍等。

  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动积累工,不属于义务工,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第三章 农民合理负担的提取比例和办法

第九条

  村提留款和乡(镇)统筹费的数额,以乡(镇)为单位,以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为依据,最多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五。其中,村提留款、乡(镇)统筹费所占比例由乡(镇)政府确定,村提留款中的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所占比例由村民委员会确定。

  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平均负担五至十个义务工。

第十条

  村提留款和乡(镇)统筹费按下列办法提取:

  (一)种植业,按人口均分土地的乡(镇)、村,可以按户口人均提取;未按人口均分土地的乡(镇)、村,可以按地亩提取;实行土地有偿承包的乡(镇)、村,从有偿承包费中统筹解决;

  (二)从事林果、畜牧养殖、渔业的专业户,按其专业纯收入,提取高于种植业比例的统筹提留款。其比例,乡(镇)统筹费由县政府确定,村提留款由乡(镇)政府确定;

  (三)私营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提留款,实行分类划等、以等定额、包干提留的办法提取。从事运输的汽车、拖拉机、马车实行定额提取,提取数额由县政府确定。

第十一条

  提留款和统筹费,应以人民币计算。农户也可以交粮食折抵。以粮食折现金的,按当地当年市场价格计算。

  农村义务工一般不以资代劳;个别不能出劳者,经村民委员会批准,可以按照当地标准交纳工值费。因各种原因不能承担义务工的,由村民代表评议,可以酌情减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承担义务工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农民负担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由政府主要领导人主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审核同级政府部门有关农民负担的文件;

  (二)监督检查有关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三)对本辖区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参与有关农民负担的纠纷和违纪案件的处理;

  (五)全面协调辖区内农民负担的管理工作;

  (六)县级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审查乡(镇)统筹费的项目和数额;

  (七)完成同级政府交办的工作和有关事宜。

第十四条

  乡(镇)统筹费由乡(镇)人民政府编制预算方案,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县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在下年初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年统筹费的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村提留款由村民委员会提出预算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村民委员会每年应将提留款、义务工的使用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六条

  乡(镇)统筹费由乡(镇)政府指定的单位具体管理,由乡政府安排使用。

  村提留款村筹村用,乡(镇)政府负责审查、监督。

第十七条

  对村提留款、乡(镇)统筹费,应建立专帐,定专人管理,各项开支按预定项目一支笔审批。

  村提留款和乡(镇)统筹费的具体管理单位,必须定期按要求向上级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报送统筹费和提留款的资金平衡表和科目余额表。

第十八条

  对村提留款、乡(镇)统筹费实行一年一次的定期审计,管理单位必须接受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提留款、统筹费请客送礼、吃喝招待或挪作它用。

第五章 禁止让农民承担不合理负担

第二十条

  除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项目外,其它各种形式的摊派和收费,均属不合理负担。

  对于各种不合理负担,基层组织和农民有权拒绝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各种形式的摊派和乱收费,基层组织和个人可以向县以上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委员会举报,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及时查处。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各项公共事业,均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农民摊派。

第二十三条

  集体为农民实行统一服务的项目(包括统管的水、电、农机及购买农药、化肥的费用等),谁受益、谁支付,属于农民正常的生产投资,不计入统筹提留中。

第二十四条

  兴办农村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高学杂费标准,严禁乱收费用。

第二十五条

  组织民兵担负的各项勤务,应根据谁动用谁负责误工补贴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得向农民摊派。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在农村设立机构、增添人员,应由主办单位承担经费,不得向村民委员会或农民摊派。

第二十七条

  向农村发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不得强制订阅,硬性扣款。

  农村的各种保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照自愿原则,不得强制入保。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组织在农村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或组织工作人员下乡,都不准向农民摊派活动经费和伙食补贴。

第二十九条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发放牌照、证件、标志、簿册等,应当免费,或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收工本费,不得从中盈利。

第三十条

  经济、技术单位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应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签订合同,不得强制农民接受。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巧立名目搞赞助、捐献活动,向农民摊派。

  集资应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愿、受益、适度及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进行。集资项目应由同级计委、财政部门会审,经当地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向农民摊派粮、款、物、义务工和非法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挪用、私分、挥霍统筹费、提留款的;

  (二)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统筹、提留统计报表或伪造、篡改发票的;

  (三)私自借支统筹、提留资金的;

  (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位和个人进行报复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