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后能否取消立案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后,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撤销的,但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那应该如何取消立案呢?相关的流程是什么?针对相关的问题,谱法邦做了详细的解答,供参考。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后能否取消立案
可以取消立案,但需要满足具体的条件:
1、情节显著轻微:犯罪行为危害性极小,不足以构成犯罪;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经济犯罪发生超过法定追诉期限;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根据国家发布的特赦令,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处罚;
4、犯罪嫌疑人死亡:案件在侦查阶段嫌疑人意外死亡,无法追究责任;
5、证据不足:经侦查发现无充分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成立。
撤销案件的申请主体与流程
1、报案人/控告人可以在公安机关立案前,提交书面撤销申请;嫌疑人或辩护律师在立案后,需向办案单位提交符合法定情形的证据及申请书。
2、立案前报案人填写《撤销报案申请书》,说明理由并附和解协议等材料;立案后嫌疑人或律师向经侦部门提交《撤销案件申请书》,附死亡证明、特赦令等关键证据。
3、公安机关审查材料,7日内决定是否启动撤销程序。
处理结果如何通知
1、符合条件者,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字生效
2、结果需要在7日内送达报案人及嫌疑人,并说明理由。
3、如果驳回申请,当事人可向检察院申诉或申请立案监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