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分期付款是犯法吗 哪些情况下可能构成犯罪
随着消费模式的日益多样化,分期付款为不少人提供了便利。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诱导他人进行分期付款的现象。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不清楚这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诱导分期付款这种行为是否合法。
诱导分期付款是犯法吗
如果只是单纯介绍分期付款并不违法。
如果存在虚假宣传、隐瞒费用或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则可能构成欺诈,需承担法律责任。
哪些情况下诱导分期可能构成犯罪
1、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比如隐瞒分期的高额利息、逾期后的高额罚金等。
2、提供虚假情况,如声称分期利率极低,但实际并非如此。
3、通过欺诈、胁迫等方式,使消费者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分期付款。
被诱导分期后如何维权
1、通过12315平台、银保监会或教育部门举报机构违法行为。
2、如果协商无果,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机构退还费用并赔偿损失。
3、如果涉嫌诈骗或非法集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